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开展文山兜兰野外回归工作
2025-08-08
版纳植物园举办2025雨林博物成长营
7月25至8月6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连续举办了两期“2025雨林博物成长营”。作为版纳植物园的品牌科普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成都、乌鲁木齐、昆明等全国各地的72名营员参与。
2025-08-08
版纳植物园举办第十三届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7月28日至8月1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第十三届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2025-08-07
版纳植物园在2025年全国科普讲解线上视频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近日,由生态环境部主办的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全国科普讲解线上视频大赛结果揭晓。依香获三等奖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的感谢信。
2025-08-07
版纳植物园机关党支部专题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7月31日下午,版纳植物园机关党支部组织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集中学习、警示研讨、业务交流等形式,推动作风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园党委书记张教林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活动并作指导讲话。
2025-08-05
版纳植物园开展建军节退役军人及军属慰问活动
8月1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弘扬拥军优属传统,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园组织开展‘八一’慰问送温暖共话军民鱼水情活动。
2025-08-05
第三届勐仑生物多样性记录大赛评奖会议在环境教育中心举行
7月29日下午,第三届勐仑生物多样性记录大赛评奖会议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举行,勐仑镇党委副书记兼宣传委员依为冯、环境教育中心副主任刘光裕以及勐仑镇保护所、勐仑镇政府、版纳植物园相关人员1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25-08-04
版纳植物园博士生何云雲荣获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5年度院长奖获奖名单,版纳植物园2019级博士研究生何云雲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2025-08-04
版纳植物园两篇论文入选The Plant Cell期刊“里程碑论文”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科研团队发表的两篇研究论文分别入选国际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 2013年度和2023年度“里程碑论文”(Landmaker Papers),成为该期刊本世纪初前25年(2000-2024年)最具影响力的25项研究之一。
2025-08-03
植物激素茉莉酸调控种子大小的新机制
蛋白质相互作用实验表明,JA信号途径的关键抑制子JAZ直接与KLU基因的上游调控因子SOD7及其同源蛋白DPA4相结合。遗传学分析进一步确认,SOD7高表达能抑制coi1突变体的种子大小表型。有趣的是,SOD7还能与JA途径的核心转录因子MYC2和MYC4相互作用。遗传分析和生化机制研究表明,SOD7和MYC2能相互增强彼此的转录调节功能,协同抑制下游KLU基因的转录,从而共同抑制种子大小。相反,JAZ蛋白抑制SOD7和MYC2的转录调节功能,且与SOD7竞争性结合MYC2。值得注意的是,JA信号对于SOD7–KLU途径及种子大小的调控,在高盐胁迫条件下也发挥关键作用。此外,SOD7还能与ABI5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暗示其可能参与种子从发育到萌发的全过程调控。
2025-08-03
时间信号调控植物种子萌发的新机制
在脱落酸(ABA)激素处理、盐胁迫或渗透胁迫条件下,野生型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及子叶绿化率呈现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变化:当经4°C低温层积处理的种子转移至22°C长日照或持续光照条件后,黎明时间点(ZT0)转移的种子萌发表现最佳,而近黄昏时间点(如ZT12或ZT16)转移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形成“昼高夜低”节律性特征。进一步分析显示,生物钟夜间复合体(Evening Complex)基因ELF3、ELF4和LUX在种子萌发阶段呈现昼夜节律性表达,且其转录水平受ABA抑制。表型分析发现,elf3、elf4与lux功能缺失突变体种子对ABA超敏感,而ELF3、ELF4或LUX过表达植株种子则对ABA弱敏感。更有趣的是,cca1 lhy、prr5 prr7 prr9与elf3 elf4 lux等多类生物钟核心组分突变体的种子萌发过程均丧失昼夜节律性特征。该结果表明,生物钟核心振荡模块(包括晨间相基因CCA1/LHY、日间调节因子PRR家族及夜间复合体)是介导昼夜节律信号调控种子萌发的关键遗传基础,其功能完整性对维持萌发过程的时序性至关重要。
2025-08-03
桑寄生的生存秘诀:林冠生境中高耐旱性
研究发现,与寄主植物相比,桑寄生表现出更强的耐旱性。具体表现为桑寄生具有更低(更负)的叶片旱季正午水势、膨压丧失点水势、导水率损失12%的木质部水势;具有更高的胡伯尔值、边材密度和导管密度;更小的叶片、比叶面积、叶脉密度和气孔密度。同时,桑寄生具有更低的导水率,具体表现为边材比导率、叶比导率和水力加权导管直径均低于寄主植物。桑寄生的水分利用效率也低于寄主植物 (更负的碳稳定同位素值)。此外,桑寄生和寄主植物的性状相关性存在差异,桑寄生的性状相关性更强,这反映了桑寄生和寄主植物在生态适应策略上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在所研究的桑寄生和寄主植物中,均没有观察到水力效率和安全之间的权衡。此外,研究发现桑寄生的水力学性状具有高度可塑性,导水率损失12%、50%和88%的木质部水势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存在显著的种内差异。且桑寄生的性状相关性由种内和种间变异共同驱动,其中种间变异更为重要。这些研究结果凸显了桑寄生强大的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寄主植物的特性灵活调整自身的水力策略。该研究为桑寄生的水分利用效率、抗旱性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潜在响应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2025-08-01
版纳植物园参加CERN第27次工作会议暨长期生态学研讨会
7月25日至28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第27次工作会议暨长期生态学研讨会在宁夏中卫召开。版纳植物园参会人员胡跃华获青年优秀论文。
2025-08-01
生境与密度协同调控提升茶叶品质研究获突破
团队采用科学实验设计,通过精细监测微气候、分析土壤养分及检测茶叶代谢物,深入解析了生境类型(纯茶园、中覆盖森林茶园、高覆盖森林茶园)与种植密度(中密度、高密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覆盖森林茶园耦合中密度种植可同步优化微气候与土壤养分,驱动春茶儿茶素含量较纯茶园高密度模式提升50%;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证实生境与密度通过“微气候-土壤养分”级联路径间接调控品质成分合成。该研究揭示了提升茶叶品质的关键生态栽培机制,确立了“中覆盖+中密度种植”是实现茶叶高品质与茶园生态平衡的优化模式,为单一茶园的生态恢复以及传统古茶园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07-31
FCM与K-mer在基因组估算中的比较:替代还是互补?
研究表明K-mer分析不仅可同时提供基因组大小(724–1,130 Mb)、杂合度(0.45%–1.08%)与重复序列比例(13.8%–58.3%)等多维度的基因组特征信息(图1a-e),还能适用于无新鲜组织样本、仅有测序数据的情况,尤其适合缺乏细胞学数据的非模式植物研究。但该方法存在以下局限性:1.在高杂合度物种(如E. spicata各变种及E. roxburghiana)中,因异源位点引发次级K-mer峰易被误判为主峰,导致基因组大小显著低估;2.在重复序列比例高的物种(如E. fenzelii,重复比例高达58.3%)中,K-mer分布图形主峰扁平或模糊,模型拟合偏低,从而导致基因组大小高估;3.估算结果高度依赖K值(k-mer长度)等参数设置,K值越小越可能高估重复序列比例,且模型R²值与残差也受到显著影响。
2025-07-3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诚邀青年英才依托申报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海外)项目(新增批次)
2025-07-30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诚邀天下英才
2025-07-29
中国新闻网:高校暑期联合实习 师生探秘热带生物多样性
7月15日至25日,由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的2025年生物科学“拔尖计划”暑期联合实习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进行。来自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近30名师生,深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及巴卡小寨等地,围绕热带生物多样性三大核心专题展开了为期十天的实习实践。
2025-07-29
版纳植物园分部综合党支部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学习主题党日活动
7月25日上午,分部综合党支部在101会议室及线上腾讯会议平台同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学习”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支部书记字肖萌主持,支部52名党员参加了活动,参与率95%。
2025-07-28
JOIN A GLOBAL LEADER IN TROPICAL ASIAN BIODIVERSITY RESEARCH Cluster Hiring Initiative @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Yunnan, China
2025-07-26
2025年第5期园林论坛——苗圃植物保育与扩繁、竹亚科收集与百竹园管理
2025-07-25
案例征集|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第一轮通知)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体系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会议,每十年召开一次。第五届大会将于2025年9月22日一25日在中国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在本次大会期间,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承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植物多样性的综合保护:保护区、植物园与当地社区平行论坛”将于9月24日举行。本论坛旨在深化保护区与植物园的互补协作,推动科学研究与社区参与的有机融合,探索更具韧性的植物多样性保护路径。
2025-07-25
卢旺达睡莲落户奇花异卉园
2025-07-24
版纳植物园业务党支部召开2025年第三次党员大会
7月14日下午,业务党支部在园林园艺中心会议室召开党员大会。联系支部的党委委员杨永平及支部全体党员共30人参会,会议由支部书记石凤平主持,围绕发展党员、党课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落实、讲纪律促攻坚的岗位讲述主题党日和研讨五个环节进行。
2025-07-23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访问东南亚中心老挝办公室
7月23日,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黎明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老挝办公室,就深化中老农业科技合作进行交流,并推动务实合作。
2025-07-23
白蚁巢塑造热带森林土壤养分异质性:橡胶林与天然林的对比研究
土壤宏量养分元素的浓度随距离白蚁巢穴的距离增加而升高,而微量元素则呈现下降趋势。这种模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境中保持一致,但不同生境中土壤元素变化趋势的斜率存在差异,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白蚁巢养分动态的调节作用。
2025-07-23
中国科技网:御风涉险:欧亚大陆植物扩散繁衍有“智慧”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研究人员,近期对欧亚大陆14个早渐新世化石点的植物类群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揭示了早渐新世捷克和中国风传种子和果实的扩散机制与古生态意义。《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2025-07-23
仙人掌是怎么变成多肉植物的?
2025-07-22
新华网:“鸟来了,游客就来了”——走进云南热带雨林“观鸟秘境”
改变始于2019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推进乡村振兴项目时,发现勐仑镇多个村寨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便动员当地村民通过改造环境吸引鸟类栖息,发展生态观鸟旅游。植物园专家考察了勐腊县十几个寨子,最终选中包括么等新寨在内的4个村寨作为试点。
2025-07-22
林冠生物多样性监测专项网首届线下工作会议在版纳植物园召开
7月17日至19日,林冠生物多样性监测专项网首届线下工作会议在版纳植物园召开。
2025-07-22
版纳植物园参加2025年科普工作培训会
7月16至18日,中国科学院2025年科普工作培训会在长春举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贺赫高级工程师参会,与院内外近 150 位科普工作者共话“从科普活动迈向科学教育”的趋势和路径。
2025-07-21
二十年携手育人:中国科大暑期野外实习在版纳植物园举办
7月9日至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20批暑期实习师生在版纳植物园顺利完成了为期8天的生物学野外实习。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年度教学活动,更标志着双方这项标志性的合作,已走过整整二十个春秋。
2025-07-21
版纳植物园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
7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暨警示教育会。园党委书记、副主任张教林主持会议。
2025-07-18
版纳植物园获得2026年ATBC全球会议主办权
版纳植物园获得2026年ATBC全球年会主办权
2025-07-18
版纳植物园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
7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暨警示教育会。
2025-07-18
版纳植物园召开党建工作会
7月15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党建工作会,专题听取园属党支部、科技攻关突击队工作情况,部署下一步任务。
2025-07-16
版纳植物园召开党建工作会
7月15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以线上线下方式召开党建工作会,专题听取园属党支部、科技攻关突击队工作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园党委书记、副主任张教林,纪委书记黎廷宇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委员、党办主任李德飞主持会议。
2025-07-16
园党委书记张教林到党委(纪监审)办公室调研指导
7月15日,园党委书记张教林到党委(纪监审)办公室开展调研座谈,听取工作汇报。园纪委书记黎廷宇参加调研,党委(纪监审)办公室主任李德飞主持调研座谈会。
2025-07-16
乘风而行:早渐新世捷克和中国风传种子和果实的扩散机制与古生态意义
结果显示:风力传播是两个化石点最主要的种子和果实传播方式;大多数动物传播的类群仅以叶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无特殊传播结构的类群都为豆科类群。自旋型(下落过程中绕果实长轴旋转,如槭属、梣属和鹅耳枥属)是两个化石点种子和果实最主要的空气动力学类型,其次为旋转自旋型(下落过程中同时绕果实长轴和种子端旋转,如臭椿属)。两个化石点大部分风力传播的类群都是现代落叶阔叶林的常见成分,且风传类群的比例与中国现代相似纬度地区相似。该研究在种子和果实扩散这一重要的生态过程维度上,证实了欧亚大陆早渐新世植物群的相似性。
2025-07-16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亚洲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弹性与气候变化研究平台I期采购项目(06标段:便携式稳定同位素-光合-荧光全自动测量系统)中标公告
2025-07-16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亚洲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弹性与气候变化研究平台I期采购项目(05标段:植物水分监测系统)中标公告
2025-07-16
唇形科韫珍花属新物种——吴氏韫珍花
该物种生长于海南三亚白石岭的干旱山顶草甸中,与韫珍花所有已知居群均生长在山谷溪流边不同。野外观察和形态学研究进一步发现它与韫珍花的显著区别:其叶片对生,为长圆状卵形;花萼浅漏斗状,上萼齿披针形,下萼齿连合为梯形;小坚果具8条纵肋。其小坚果在成熟后随即脱落,而韫珍花的小坚果成熟后由细丝悬挂在花萼外侧,直至水流将其冲走。基于二者在形态、生境和繁殖策略上的一系列差异,研究团队将其认定为韫珍花属未被描述的新物种。
2025-07-16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亚洲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弹性与气候变化研究平台I期采购项目(04标段:土壤理化连续监测系统)中标公告
2025-07-16
培训通知|2025 XTBG Population Genomics Workshop 第三届种群基因组学培训班
2025-07-16
版纳植物园研究团队完成泰国学术交流和科考工作
6月23日至7月12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实验室动植物关系研究组、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研究组和土壤生态研究组的团队成员,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团队赴泰国开展学术交流和野外研究工作。
2025-07-15
版纳植物园召开业务部门深度融合发展交流研讨会
7月4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国际学术报告厅召开国家植物园背景下高质量的专类园区管理暨园林与环教、旅游深度融合研讨会。
2025-07-10
版纳植物园园部森林生态室党支部举行支部大会暨主题党日活动
6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部森林生态室党支部举行支部大会暨“深化党纪学习教育,严明岗位工作纪律”主题党日活动,讨论表决预备党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党委委员、党委(纪监审)办公室主任李德飞作相关报告,全体党员参加。支部书记卢华正主持会议。
2025-07-10
版纳植物园3名研究生获2025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
2025-07-10
第二届国际植物园与景观大会(BGL2025)会议通知(第三轮)
第二届国际植物园与景观大会(BGL2025)将于2025年9月22-26日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仑)举行。本次大会将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办,并得到国际园艺科学学会、景观与城市园艺学部以及植物园工作组的支持与指导。
2025-07-08
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云南西双版纳:特色夜游项目带热暑期消费
202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