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参与调控蜜蜂对胡蜂的恐惧反应
蜜蜂在遭遇胡蜂时表现出惧怕行为,表现在为减少在胡蜂附近的停留时间,以更快的速度逃离。但在24小时的胡蜂胁迫后,蜜蜂表现出防御性集群行为,大脑多巴胺水平下降。长时间的捕食者暴露还降低了蜜蜂对气味的嗅觉敏感度以及气流的机械敏感性,导致嗅觉联想学习能力受损。人为提高蜜蜂大脑多巴胺水平缓解了它们对胡蜂的恐惧,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蜜蜂的嗅觉敏感度和学习能力。因此,研究表明多巴胺参与昆虫恐惧行为的调控,与嗅觉和认知下降密切相关。
2024-11-22
首次鉴定黑尾胡蜂的报警信息素:捕食者与猎物共用化学报警信号
蜜蜂也使用报警信息素进行报警,其中,乙酸异戊酯和2-壬醇是蜜蜂报警信息素的重要成分,因此蜜蜂和黑尾胡蜂共用了部分报警信息素成分。这种化学信号的共享可能使双方能检测到对方的报警信号,为研究跨物种的化学通信带来了可能
2024-11-22
关于《研究生公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2024-11-22
听声辨鸟2.0|版纳植物园常见鸟类鸣声24种
本文列出了园中常见的24种鸟类(分9组)各自最典型的叫声。这些鸟鸣中包含了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信息,支起耳朵,听一听它们到底在说什么吧。
2024-11-22
版纳植物园推出“雨林飞羽”研学活动折页《常见鸟类观察指南》
随着观鸟节的到来,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推出《版纳植物园常见鸟类观察指南》,作为探索地图的一部分,可供游客和孩子们通过打卡的方式参与到观鸟中来。
2024-11-22
活动预告|版纳植物园第12届观鸟节即将开始!
版纳植物园第12届观鸟节即将开始啦!目前24支参赛队伍已经集结完毕。欢迎广大游客朋友们参加观鸟节文创展销和科普讲座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2024-11-20
分部资源植物室党支部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分部资源植物室党支部于11月15日在分部101会议室召开了主题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主题党日活动。
2024-11-20
在哀牢山工作和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科学大院
一个多月来,从网络博主的视频走红到国庆节期间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哀牢山再次进入了公众视野。自带苍凉氛围的名字、幽深的原始森林景观、“生命禁区”的传说,种种因素让哀牢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此,我们邀请了哀牢山工作站的科研人员现身说法,亲自讲述他在哀牢山上工作和生活的体验。
2024-11-20
柬埔寨龙血树的分类考证及其染色体水平基因组解析
2024-11-20
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的马先蒿属多样性演化的新认识
2024-11-20
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的马先蒿属多样性演化的新认识
2024-11-20
柬埔寨龙血树的分类考证及其染色体水平基因组解析
2024-11-20
版纳植物园植物信息标牌挂牌进展
2024-11-19
版纳植物园举办2024年冬季健步走暨拔河比赛活动
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织开展2024年冬季健步走暨拔河比赛活动。
2024-11-19
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中国分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召开
11月15日至17日,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中国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
2024-11-19
基于南亚松树木年轮宽度重建老挝南部干湿变化历史
1)南亚松树轮宽度年表与该区域3-8月温度呈负相关,而与同期的降水量和SPEI呈正相关这表明南亚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受旱季-雨季的水分条件限制;2)重建序列保留了年际-年代际老挝南部的干湿变化信息,在过去130余年内总计发生了11个极端干旱和7个极端湿润年份;3)自1970年以来,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所增加,重建气候序列与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表温度呈负相关,表明大范围的海气环流驱动着老挝南部的水热变化。
2024-11-19
版纳植物园开展“探秘会变脸的花儿”幼儿科普活动
11月15日,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开展了“探秘会变脸的花儿”幼儿科普活动,来自中国幼儿园版纳分园的16名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本次活动。
2024-11-19
版纳植物园作品获2024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微视频
近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发布《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关于公布2024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微视频名单的通知》,经专家评审,版纳植物园科普视频作品《从喜马拉雅到西双版纳》等十部作品获评2024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微视频。
2024-11-18
农工党版纳植物园支部开展林下种植调研
11月6日,农工党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支部前往勐腊县就林下种植现状开展调研,调研组由8名分别具有资源植物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微生物学等学科研究背景的农工党党员和特邀研究人员组成。
2024-11-18
昆明分部工会小组开展“冬季健步走”暨下半年集体生日会活动
昆明分部工会小组于11月15日开展了“冬季健步走”暨下半年集体生日会活动。120名工会会员参加活动。
2024-11-18
中央电视台:《神奇生物在哪里》 第3集 蜘蛛也哺乳
大蚁蛛看起来像蚂蚁,但实际上是蜘蛛。它不是昆虫,而是节肢动物。刚刚孵化出来的大蚁蛛体长大约是0.9毫米,但是到20天的时候,体长能长到大约3.5毫米。小蜘蛛孵化之后从来不出巢,但是身体一直在长大。经过研究发现,大蚁蛛母亲在哺乳期会持续产卵来喂养第一批生出来的幼体。
2024-11-18
中央电视台:《神奇生物在哪里》 第7集 蜜蜂也鸡娃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的昆虫,它们能进行很强很复杂的交流。上世纪中期,德国生物学家卡尔·冯·弗里希首次发现蜜蜂利用“8字舞”传递食物的信息,发现昆虫也具有自己的语言。实验证明,不仅高等动物可能有幼教的行为,昆虫也是从小就要学习。
2024-11-18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25年春季招收攻读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详见正文
2024-11-15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观光游览车采购项目中标公告
2024-11-14
培训通知|版纳植物园首届生物信息学培训班
(官网封面滚动图)
2024-11-14
培训通知|版纳植物园首届生物信息学培训班(2025 The 1st Bioinformatics Workshop)
通知公告—学术
2024-11-14
揭秘桑寄生独特的水力策略:高栓塞抗性与高蒸腾需求的平衡
寄生相较于寄主展现出一种挥霍型的用水策略,即有更低的水分利用效率。然而,这种低效的用水方式却伴随着桑寄生高的木质部栓塞抗性。具体表现为桑寄生的导管直径较小、理论导水率较低,但其脆弱性指数更低、导管壁加固系数、导管群指数和木材密度均较高。桑寄生较高的栓塞抗性,与其高木质部张力(低水势)相一致,但与其高蒸腾和低水分利用效率相矛盾。桑寄生挥霍的水分利用可能通过在低水势下维持高气孔导度来实现。此外,环境差异对桑寄生和寄主的水力性状比较具有显著影响。寄主作为桑寄生的生物环境,其特性对桑寄生的水力性状变异和环境响应具有重要影响。总体而言,该研究揭示了桑寄生由于其寄生生活方式而采取的独特的水力适应策略。这些发现不仅为深入理解寄生植物的水力适应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预测桑寄生在日益加剧的干旱和全球变暖环境下的响应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024-11-14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到园调研交流
11月12日,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邓勇一行3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调研交流。
2024-11-13
第十六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到哀牢山生态站开展野外考察工作
11月9日至12日,第十六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暨保护研究能力发展培训班(AFEC-X 2024)一行33人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哀牢山生态站进行野外考察和实习。
2024-11-13
光明日报:让大自然成为最好的课堂
在认知雨林中乐享自然 讲述人:刘光裕(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副主任)
2024-11-13
第三届勐仑镇生物多样性记录大赛
(官网封面图)
2024-11-12
版纳植物园与西双版纳州民族博物馆开展工作交流
11月9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研究生处一行16人前往西双版纳州民族博物馆开展交流学习活动,以促进双方今后更深入的开展业务合作。
2024-11-12
第三届勐仑镇生物多样性记录大赛活动通知
(通知公告—科普)
2024-11-12
版纳植物园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野外考察工作
2024-11-12
Amish Kumar
蛋白质分析,基因组学分析
2024-11-11
Rijan Ojha
尼泊尔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
2024-11-11
王科
珍稀濒危蕨类的保护基因组学研究
2024-11-11
王军
蕨类植物适生区评价
2024-11-11
依约罕
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
2024-11-11
毕永琴
蕨类植物DNA条形码研究
2024-11-11
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讨会在版纳植物园召开
11月5日至8日,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
2024-11-08
2024 Unveiling driving disparities between satisfaction and equity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ized areas
2024-11-08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国际人才公寓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2024-11-07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及“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评审结果公示
2024-11-07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垃圾清运车采购项目比选失败公告
2024-11-07
多因素管理缓解城市生态系统供需与公平困境
2024-11-07
多因素管理缓解城市生态系统供需与公平困境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景观生态研究组博士后方舟,综合运用InVEST模型、遥感数据与GIS分析等方法,评估了不同因素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与公平性的机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态与公平性维持在安全水平;(2)单一驱动因素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与公平性方面呈现相反的驱动机制,故基于单因素的管理措施都难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与公平的双赢目标;(3)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在生态系统服务管理中存在显著的交互增强效应,通过多因素协同作用实现精细化管,是突破单一因素管理局限的关键。
2024-11-07
会“流泪”的树|傣族植物故事44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又名三叶橡胶树、巴西橡胶树,原产南美洲热带雨林,现广泛种植于世界热带地区,尤其以东南亚为主。我国主要种植于海南和云南,在西双版纳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橡胶树高可达30米,茎干被利器划过后会流出白色的乳汁,这便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天然橡胶与石油、钢铁、煤炭并称“四大工业原料”,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至国防建设,都有天然橡胶的身影。
2024-11-07
ISME|根际互作研究的新模型
(官网封面海报)
2024-11-06
植物根系分泌物-功能微生物组根际互作研究的新模型
微生物组被认为是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在宿主植物的生长、健康和胁迫耐受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系分泌物是宿主植物调控功能微生物组互作的重要介质,但宿主通过根系分泌物调控功能微生物组成与维持根际微环境稳态的相关机制尚不明确。同时,宿主功能基因(转运蛋白)根系分泌物-功能微生物组级联调控机制相关的系统研究和案例较少、缺少典型的实验模型。为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热带稻种保护与遗传改良研究组庞志强博士和徐鹏研究员基于前期研究基础(Pang et al.,2023,Microbiome)及在版纳植物园内发现的禾本科植物典型的根系分泌物(气生根黏液)为研究对象(图1),提出了一种新的植物功能基因(转运蛋白)-根系分泌物-功能微生物组级联调控的根际互作研究模型。并就宿主(代谢物)-功能微生物(及保卫微生物)-环境(病原)微生物间的稳态维持机制提出假设,该模型或有助于加深对根系生物学功能与根际微生物稳态维持的见解。 研究人员发现典型的根系分泌物(气生根黏液)与地下根系分泌物化学组成显著不同,玉米和高粱等禾本科气生根植物黏液富含碳水化合物、糖类如黏聚多糖,而地下根系分泌物则富集了更高含量的脂类、生物碱和酚酸(图1)。此外,微生物组测序和培养组表明气生根黏液中均富集了高丰度固氮菌(如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草螺菌Herbaspirillum、固氮螺菌Azospirillum等)(图2)。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微生物组功能注释、固氮能力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等证据,综合全球范围内其他禾本科植物的研究发现该系统均可以帮助宿主固氮并促进宿主生长(图2),表明黏液-微生物组系统可能对多宿主植物氮利用过程至关重要。然而,宿主如何选择这些功能固氮菌并维持其在根际黏液微环境中的功能与稳态的机制仍不清晰。 根系特异性代谢物和微生物的互作被认为是宿主调控根际微生物组装的关键因子,理解根系分泌物塑造和调控植物微生物组的潜在机制,对于促进植物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因此,研究者进一步提出将气生根黏液-益生菌系统作为研究根系分泌物-功能微生物互作的新模型。该研究模型中的科学假设和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四个途径:(1)确定黏液代谢物和微生物组的共性成分与核心组成(图3a);(2)明确根系分泌物和功能微生物组间的互作关系;(3)解析根际黏液中的功能组成,包括调控功能微生物组和微生物群稳态的关键代谢物和微生物,并首次提出保卫微生物(Gatekeepers Microbes)(图3b);(4)解析多种植物气生根黏液性状的形成和调控功能微生物互作过程、潜在机制(如调控微生物组的Microbiome基因)(图4)。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