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组参加第二届中英青年科学家研讨会
3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中英青年科学家研讨会在植物所召开。来自中英双方的36名青年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2025-04-01
版纳植物园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
3月31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党委扩大会,专题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启动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关工作。
2025-04-01
云南省大型猫科动物监测项目启动会召开
3月28日至30日,云南省大型猫科动物监测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
2025-04-01
Gbadamassi G.O. Dossa当选热带生物学与保护协会理事
近日,热带生物学与保护协会公布新一届执行委员会名单,包括1名主席和3名理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Gbadamassi G.
2025-04-01
版纳植物园团委举行深入学习贯彻2025年院工作会精神主题团课
3月27日,版纳植物园团委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深入学习贯彻2025年院工作会精神主题团课,向团青干部及研究生传达学习中国科学院2025年工作会议精神。团委委员、研究生会学生干部、在读研究生代表、研究生处负责人等参加学习。
2025-03-31
版纳植物园“成长中的望天树”第101-102期活动走进勐仑两所校园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品牌科普活动“成长中的望天树”第101-102期分别在勐腊县勐仑中小小学和勐腊县勐仑中学举办,为两校约320名学生带来了一场科学知识的盛宴。
2025-03-31
大花老鸦嘴,把春天吃进嘴里|傣族植物故事54
山牵牛(Thunbergia grandiflora),别名大花老鸦嘴,花朵大如喇叭花,结的果特别像鸟类的喙,因此得名。在西双版纳,山牵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野生植物,常攀爬在路边树木或灌丛上,每当春天来临,便开出一串串蓝紫色的花朵,极为醒目。花朵不仅可供观赏,也是一种被当地人食用的花卉,煮汤或炒食均可,口感滑嫩。
2025-03-28
版纳植物园召开2025年第2次党支部工作推进会
3月2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以线上线下方式召开党支部工作推进会,部署推进各项工作。园纪委书记黎廷宇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并作总结讲话。园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李德飞主持会议。
2025-03-26
播撒科学种子,培育雨林未来——“成长中的望天树”100期科普活动总结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自2013年启动“成长中的望天树”青少年科普活动以来,截止到2024年12月,累计开展了100期活动,覆盖西双版纳州3个县9个乡镇15所中小学校,惠及学生超1.5万人次,成为版纳植物园青少年科普活动的重要品牌。
2025-03-26
傣族天然炊具——芭蕉叶|傣族植物故事53
西双版纳的沟谷雨林中分布着大量的野生芭蕉,包括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野蕉(M. balbisiana)和阿宽蕉(M. itinerans)等不同种类,我们今天培育的香蕉便是由小果野蕉和野蕉这两个野生种经过杂交培育而来的三倍体无籽品系。在傣族人的生活中,芭蕉叶是重要的物资,芭蕉花和芭蕉芯可食用,芭蕉茎可作饲料,芭蕉叶是非常不错的包装材料,因此在西双版纳野生芭蕉也常被种植在村寨附近,也是很不错的庭院绿化植物。
2025-03-26
关于做好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初选工作的通知
详见正文
2025-03-26
此时花开|3月花开,赴一场春日盛宴(2)
三月翩然而至,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早已按捺不住春日的悸动。版纳植物园内悄然上演一场生命的狂欢,多种爵床科植物花朵如繁星点点,缀满林缘路旁;思茅清明花盛开,似浮云轻落,为这片绿意泼洒一抹灵动。
2025-03-25
植物逆境生态学组赴泰国开展实验
2025年3月4日至2025年3月19日植物逆境生态学组博士后Phisamai Maenpuen,硕士生杨乾章、侯艳茹,研究助理李挎宇与泰国学生Kunthaphong 5人赴泰国样地开展实验。从泰国南部NAKA样地到泰国北部清迈样地,在南部样地测定了叶片耐热性、土壤水势以及叶片光谱;在清迈样地测了光合、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水势、叶片凌晨与正午水势等生理指标。并与之前雨季测定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植物旱季与雨季水力性状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潜在因素。
2025-03-25
我组师生喜获2024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
2025-03-25
青藏高原化石新材料提供松属生物地理演化新线索
深入的形态比较研究表明:(1)该种化石属于松组(section Pinus),将该化石种命名为“芒康松”(Pinus mangkangensis X.-R. Yao et T. Su),在形态特征上与现生种云南松(P. yunnanensis)最为相似;(2)始新世该组在东亚地区分为两类群,芒康松代表向低纬度地区扩散的南部类群,证明该类群在晚始新世以前已到达中低纬度地区,中新世以来的季风气候增强可能是中国西南地区松属物种多样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2025-03-25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25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第一批)
2025-03-24
植物褪黑素合成、信号及功能研究进展
与动物褪黑素相比,植物褪黑素的合成途径更为复杂,发生在内质网、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中。通过合成基因表达调节和细胞区室化作用,植物能够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精细调控内源褪黑素水平。植物褪黑素受体PMTR1通过G蛋白调控ROS-Ca2+信号中枢,并激活MAPK级联反应。植物褪黑素通过其灵活的合成途径和信号通路,精准调控生长发育与胁迫抗性之间的平衡,为作物高产稳产提供了新思路。
2025-03-23
森林贫瘠林冠中附生维管植物的自我救赎: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及调控策略
结果表明:1)相比热带森林附生植物主要受P限制,哀牢山附生植物群落主要受N限制,同位素分析显示其可能源于当地环境有效磷较高而导致的氮的相对缺乏;2)哀牢山附生植物基于单叶的氮磷重吸收效率分别约为63%和68%,明显高于基于单位质量和面积的重吸收效率,但与全球尺度的陆生植物相似;3)附生植物叶氮磷重吸收在热带地区受化学计量和养分限制策略共同控制,而在哀牢山,其或由两种策略共同控制,或仅由化学计量策略控制;4)其氮、磷重吸收均受功能群类型显著影响,但对前者解释程度显著更高;5)叶片重吸收中δ15N变化反映养分变化状况,且具物种特异性。
2025-03-21
两个濒危姊妹物种对气候变化的不同响应:热带亚洲岛屿与大陆种群的比较
陆物种—三棱栎(T. doichangensis)仅分布于中国云南和泰国北部清莱,岛屿物种—轮叶三棱栎(T. vericillata)则广布于东南亚各岛屿区域。模拟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大陆物种三棱栎分布的关键因素,而降水则是影响岛屿物种轮叶三棱栎分布的主要因素;未来,狭域分布的大陆物种三棱栎的潜在分布范围可能会扩大,而广域分布的岛屿物种轮叶三棱栎的潜在分布范围可能会缩小;同时,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低纬度热带地区的山顶有望成为大陆和岛屿物种的避难所。这一研究认为,广域分布的岛屿物种轮叶三棱栎将更容易受到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而狭域分布的大陆物种三棱栎受到的影响则较小。
2025-03-21
版纳植物园描述蓼属两新种——西藏冰川蓼和甄氏蓼
其值得注意的是,西藏冰川蓼具有两型闭花受精(dimorphic cleistogamy)现象,即植株中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花:一种发育成开花受精的花,另一种发育成闭花受精的花,两种花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二型性。更重要的是,其闭花受精花全部在地下发育,即其茎基部的花序因花序梗伸长而将花序顶入土里,所有花均为地下闭花受精花 (subterranean cleistogamous flowers)。这一繁殖特性在被子植物中较为罕见,此前仅在豆科、堇菜科、唇形科等类群中有零星报道,可能是部分植物为适应特殊生境传粉者缺乏而进化出的一种生殖保障策略。
2025-03-20
长距离廊道有助于提升亚洲象气候适应性
结果表明:(1)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亚洲象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迁移,长距离廊道将成为适应新环境的关键;(2)识别了162条优先长距离廊道,占全部廊道的25.5%。这些廊道不仅长度增加,其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3)超过37%的优先廊道穿越现有保护区,为未来保护地体系的优化和扩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填补了61.2%的保护空缺。
2025-03-20
版纳植物园党委“第一议题”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
3月18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召开党委会,通过“第一议题”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制度举措。园党委书记甘烦远主持会议,党委委员参加会议。
2025-03-20
版纳植物园党委“第一议题”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
3月18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召开党委会,通过“第一议题”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制度举措。园党委书记甘烦远主持会议,党委委员参加会议。
2025-03-19
泰南植被四千里
2025年3月3日-3月8日,景观生态研究组一行8人赴泰国南部开展泰国植被考察。考察路线从曼谷往返,途经龙仔厝府、沙没颂堪府、佛丕府、巴蜀府、春蓬府、拉廊府、素叻他尼府、宋卡府、洛坤府、帕他仑府、董里府等,行程超2000公里。
2025-03-19
分部行政部门党小组开展“走出去、学经验、强担当”主题活动
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3月17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昆明分部行政部门党小组组织党员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开展以“走出去、学经验、强担当”为主题的学习交流活动。
2025-03-18
人民日报:习惯咖啡如今爱上普洱茶,人民日报点赞德国籍教授哈罗德·施耐德扎根云南守护生物多样性
“拿到奖章太让人激动了!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德国籍教授哈罗德·施耐德对记者表示,获颁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既是对自己科研成果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他将继续在植物研究和保护领域开展工作,为扩大中国科研在全球的影响力持续努力。
2025-03-18
版纳植物园举办“版纳州公益博物研学”第四期活动
3月16日,应西双版纳州教育体育局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举办“西双版纳州公益博物研学”第四期活动,活动主题为“拥抱自然,探秘酷虫世界”,曲靖一中景洪分校280名师生参与了本期活动。
2025-03-17
朱华《云南植被—生态与生物地理解读》
官网封面图
2025-03-15
苦笋:傣族经典美味“苦食”|傣族植物故事52
单穗大节竹(Indosasa singulispicula)是西双版纳常见的一种食用竹类,其发笋时间早,每年2-3月起就能采收,不过它的嫩笋单独食用的话,味道非常苦,一般人吃不了。在西双版纳常称为“苦笋”,食用时,先将竹笋连笋叶煮熟后,将笋切开,用番茄喃咪酱蘸着吃,味苦而有特色,已成为当地人民的一道特色美味“苦食”。
2025-03-14
中央电视台:生态中国看古树 云南:古树名木超100万株 位居全国首位
2025-03-14
版纳植物园开展2025年度“绿植罗梭江 保护母亲河”主题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罗梭江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勐仑镇党政机关和勐仑社区等90余名党员志愿者,于3月12日齐聚罗梭江畔,开展“绿植罗梭江 保护母亲河”主题党日活动。
2025-03-14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2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工作通知
2025-03-14
雨林手工坊第1期:创意羽毛DIY
2025年3月12日,环境教育中心成功举办了首期雨林手工坊活动。本次活动以“创意羽毛DIY”为主题,吸引了19名自然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探索之旅。
2025-03-13
《云南植被—生态与生物地理解读》出版,展现植被王国魅力
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云南主要植被类型的分类与分布、物种组成、生态外貌和结构、植物区系地理等特征,并对各植被的起源与演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它兼具学术性与科普性,不仅为相关研究人员、林业及环保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更为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贡献了关键力量,在云南植被深入研究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025-03-13
《热带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简介
2025-03-12
《一路前行》节目讲述版纳植物园生态保护新智慧
近日,东方卫视环保公益纪实节目《一路前行》第二季连续播出三集西双版纳专题故事,节目通过明星嘉宾与版纳植物园专家团队的深度互动,生动呈现了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珍稀濒危植物保育的实践,以及西双版纳胶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探索,引发公众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泛思考。
2025-03-12
植物园科普工作协作组完成2024年植物园“科普之最”奖项评选
经过评委会投票和讨论,评选出10项在科学普及工作中产生广泛影响力或具有行业先进性的科普产出,以及7家植物园最具特色的科普事件。植物园“科普之最”的获奖作品和提名作品将在征得创作者同意后在相关网站上进行展示,供科普同行交流、学习。
2025-03-12
“睡美人”的发现:记唇形科日轮果属(Heliacria)的发现过程
2025-03-12
余偲
2025-03-12
谭璐
2025-03-12
魏一鸣
2025-03-12
Nehrish Nisar
2025-03-12
朱振华
2025-03-12
科研成果
2025-03-11
科研项目
2025-03-11
谢晓婷
2025-03-11
鲁明祥
协调处理研究组各项事务
2025-03-11
邵士成
兰科菌根生态学,包括种子共生萌发真菌专一性、菌根真菌多样性对兰科植物种群动态分布的影响以及菌根技术在兰科植物回归、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
2025-03-11
刘红梅
河南汝阳人,1979年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蕨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共发表各类研究论文70余篇,发表蕨类植物新科新属新种10个,鳞毛蕨科分类系统2个,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1个。分别获得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后备级)和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青年人才称号
2025-03-11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教授Mark van Kleunen一行访问版纳植物园
3月6日,应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入侵生态学及利用技术研究组的邀请,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教授Mark van Kleunen,台州学院教授于飞海,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艳杰、郭坤及北京大学研究员张致杰一行来园开展学术交流。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