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物种保存 > 专类园

民族森林文化园

发布时间:2015-09-29
来源:园林园艺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是我国保存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地区。它分布的高等植物就有5000种之多,占全国植物种类的六分之一。以傣族为主体的13个少数民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热土上,他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植物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多样化的民族森林文化。正是这种森林文化,它规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也成为该地区通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座重要桥梁。

本专类园区的建立是在我园民族植物学和民族森林文化的多年研究的丰硕成果上,其规划围绕着“热带雨林民族森林博物馆”,分为民族药用植物区、食用植物区、宗教植物区、文学艺术植物区等4个小区。占地面积80亩,共收集、栽培了82科359种民族植物,其中药用、食用植物220种,宗教信仰植物56种,文学艺术相关植物55种。民族药用植物小区主要展示以傣医为主的多种植物药和分别展示傣医八个著名方剂的药用植物;食用植物区主要展现了食花植物和食叶植物等;宗教植物区分为佛教信仰植物和原始多神教信仰森林及其植物两个区,其中佛教信仰植物分区以释迦牟尼一生的三个关键时期:出生、成道、涅磐与植物关系的艺术浮雕为中心,展示了佛教庭园必须栽培的“五树六花”、传说中的佛教二十八代佛主的“成道树”以及与佛事活动有关的植物;原始多神教森林及植物信仰区则以一山丘为中心,人工营造了一片“龙山林”及一些“神树”,并通过山丘森林与水塘的联系,近一步说明了傣族传统“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农田,没有农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人就不能活命”的朴素生态观。文学艺术植物区主要展示傣族的文字载体,从古代的芭蕉叶到竹片到贝叶最后用构树的树皮制造的纸张;也以植物、园林小品以及展示傣族“赞哈”(歌手)产生的与热带雨林密切相关的 “滴水成歌”、“凤蝶启示”和“小鸟传言”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传说,并在小分区中种植了一些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通过情歌歌词向对方表达爱慕时所比喻的花卉和树木。

民族森林文化园除了以植物和人造森林(龙山)展示以傣族为主的西双版纳各民族,他们的日常生活、医药卫生、生产活动、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与热带雨林及其中植物的互动关系,以进行“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普及和文化传统的颂扬外,还以傣族的宗教、民居建筑和园林小品等而创造、建设了一些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它们在园区中的布局恰到好处,而使本园区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与文化特征。该专类园因其丰富的科学内涵、优美的园林景观、显著的民族文化特色,而成为民族森林文化的科研和知识传播基地,在国内外植物园中是独一无二的主体植物专类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