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杀菌剂揭示植物微生物互作的生态效应

发布时间:2025-09-10
来源: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

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驱动植物群落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的重要生态过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已发表的杀菌剂操控实验进行了系统性文献综述和meta分析。通过对62篇科学论文中的369个实验数据进行检验,证实真菌在维持植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分析表明,使用杀菌剂显著提高了原生植物物种的存活率,并增加了群落整体生物量;但与此同时,它会导致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这种效应与排除脊椎草食动物时观察到的结果相似。出乎意料的是,尽管存活率和群落生产力明显提升,但杀菌剂对植物生长并未产生显著的整体影响。杀菌剂对植物生长效果的巨大差异,很可能源于不同植物物种积累病原真菌和有益真菌(如菌根真菌)的程度存在差异。此外,商用杀菌剂针对不同真菌类群的特异性各不相同,这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尽管样本量有限,但外来物种对杀菌剂的反应较弱,这与"这些植物受本地真菌病原体压力较小"的假设相一致。研究结果并未支持纬度生物相互作用假说(LBIH)。总体而言,这项研究强调了真菌病原体在维持自然植物群落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使用杀菌剂后观察到的个体存活率和群落生物量提升表明,平均而言病原真菌对植物的抑制作用远超共生真菌带来的益处。

研究最后提出建议后续研究应解决主要的地理数据缺口问题,标准化实验方法以提升跨研究可比性,并结合分子技术来阐明杀菌剂如何同时影响目标病原体和非目标有益真菌。

相关研究成果以Fungicide effects on wild plants: insights from a global meta-analysi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植物学期刊New Phytologist上。版纳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宋晓阳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杨洁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美生物多样性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版纳植物园“十四五”等项目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使用杀菌剂对群落水平生物量、生物多样性以及物种水平生长和存活影响的效应值


本文作者:宋晓阳

责任编辑:张维静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