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参与调控蜜蜂对胡蜂的恐惧反应
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通过直接(如捕食)和间接(如恐惧反应)的方式对猎物产生影响。这种间接效应增加了猎物的躲避行为,扰乱猎物的进食和发育,并影响其生态,从而产生了“恐惧生态”的概念。持续暴露在捕食者压力下会导致动物产生类似恐惧的行为,该行为与大脑激素水平有关。已有证据表明,多巴胺可能影响多种神经通路和过程,蜜蜂可以改变大脑生物胺水平,以应对压力刺激,导致神经反应和行为的改变。例如,人为增加大脑多巴胺水平可以增强食欲嗅觉学习,受到电击的蜜蜂大脑蘑菇体中的多巴胺水平会短暂升高,从而增加回避学习。最近的研究表明,蜜蜂暴露于大黄蜂或收到蜜蜂被大黄蜂攻击的振动警告信号时,大脑多巴胺水平会下降(Dong et al.,2023)。然而,当蜜蜂遇到真正的捕食者时,多巴胺是否会引起蜜蜂的负面情绪并影响它们的认知功能,目前还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化学生态学研究组的科研人员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合作研究发现,蜜蜂在遭遇胡蜂时表现出惧怕行为,表现在为减少在胡蜂附近的停留时间,以更快的速度逃离。但在24小时的胡蜂胁迫后,蜜蜂表现出防御性集群行为,大脑多巴胺水平下降。长时间的捕食者暴露还降低了蜜蜂对气味的嗅觉敏感度以及气流的机械敏感性,导致嗅觉联想学习能力受损。人为提高蜜蜂大脑多巴胺水平缓解了它们对胡蜂的恐惧,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蜜蜂的嗅觉敏感度和学习能力。因此,研究表明多巴胺参与昆虫恐惧行为的调控,与嗅觉和认知下降密切相关。该研究以Bee fear responses are mediated by dopamine and influence cognition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上,版纳植物园顾高营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董诗浩研究员、谭垦研究员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James C. Nieh教授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