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林业研究所所长Thaung Naing Oo的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周仕顺率队于2018年7月10日至7月31日对位于缅甸西部若开山脉钦邦的Natma Taung国家公园进行了野外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版纳植物园(5人)、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林业研究所(2人)、缅甸自然与野生生物保护处(2人)和中科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简称东南亚中心)缅甸研究助理(2人)等共11人参加了此次野外生物多样性科考。
此次科考,正是缅甸雨季正盛的时期,容易发生自然灾害。为充分保障安全,在科考前,东南亚中心办公室、科考队员和缅甸当地办公室进行了交底沟通,预估了可能的风险,明确了注意事项。到达Natma Taung国家公园后,科考队和当地护林员也进行了3天的前期考察,选择了森林植被保护好,没有滑坡和泥石流潜在风险的区域进行详细考察。同时科考队也聘请了多名熟悉当地路况等周边环境的村民作为科考队向导,充分保障野外科考安全。
科考队植物组选取了低海拔的热带龙脑香林和高海拔的思茅松林两种植被类型,分别建立了1公顷的样地,对其中的乔木、灌木、附生和地生植物进行了样方调查和编目。植物组同时也对样地周边的村寨利用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的民族植物学调查和编目。动物组沿着海边梯度(300-3000米),设置了十多个动物取食种子实验样点,并沿途采集了周边森林及村寨的蜜蜂样本。缅甸西部山区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雨季期间雨量极大,然而这也是许多植物,特别是地生植物茂盛生长、开花结果的重要时期。在干旱季节,地生植物(主要为草本)几乎无法鉴定,因此科考队,克服雨季带来的诸多不便和困难,努力在野外开展工作,顺利的完成了此次科考任务。
缅甸西部的Natma Taung国家公园涵盖若开山脉最高峰维多利亚山(3053米),沿海拨从低到高拥有从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龙脑香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栎树林、杜鹃花林和高山草甸等多种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吸引了欧美日韩等诸多国家学者前往科考,也调查发现了大量的生物新类群。东南亚中心从2016年在该地区初步科考后,已连续三次对该地区科考,并于2018年发表该地区兰科植物新种维多利亚山贝母兰。
通过此次科考,版纳植物园和东南亚中心对Natma Taung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当地保护区工作人员和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不同海拨、不同植被类型下的生物多样性和可利用资源植物调查,为探讨该地区物种起源、协同进化、以及山区居民的食物和医疗保障同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科考队发现该地区有着丰富的野生蜜蜂群落和蜜源植物,但缺少人工繁育和养殖的技术,经协商,科考队应邀将在旱季择期对该地村民进行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并开展第二阶段科考。
图左龙脑香林样地,图右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左上龙脑香林样地调查,右上思茅松林样地调查,左下蜜蜂考察,右下钻木取样
左上民族村寨访查,右上集市调查,左下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右下压制标本
科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