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云芬) 日前,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哀牢山常绿阔叶林中安放了60多台红外相机,对兽类及地栖鸟类活动进行监测。
作为非损伤性的取样技术,红外相机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兽类和地栖性鸟类的研究,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可以用来分析野生动物的物种组成、分布、种群数量、行为和生境利用等基础信息,从而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为全面、系统掌握哀牢山大型哺乳类动物及地栖鸟类的组成和活动范围,哀牢山生态站和西双版纳植物园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组于今年8月在哀牢山生态站周边约50平方公里范围的森林内放置了60多台的红外相机,主要针对兽类或地栖鸟类活动进行监测。本次安放的红外相机拟于2019年2至3月收回,获取的图像及视频数据将对哀牢山兽类及地栖鸟类的组成和活动范围等情况有重要揭示作用,并为哀牢山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研究组和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研究组的支持下,哀牢山生态站一直在尝试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的试验,获取了大量的珍贵图像及视频资料。在前期监测试验的基础上,哀牢山生态站将建立野生动物常态监测计划,以摸清本地资源、常规监测和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并综合其他常规监测项目,建设大中型动物观测、森林动态样地综合观测等生态保护综合观测系统,为全面掌握哀牢山生物多样性及重要动物种群动态变化奠定基础。
原文链接:http://yndaily.yunnan.cn/html/2018-09/12/content_1241348.htm?div=-1